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被指用冒牌医生体检 美年健康“喊冤”:遭遇黑公关,已报警

2025-03-08 00:43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202

被指用冒牌医生体检 美年健康“喊冤”:遭遇黑公关,已报警

文/羊城派记者 陈泽云

实习生 王一婷

日前,有自媒体曝料民营体检连锁品牌美年大健康大量启用冒牌医生,违规签发体检报告,作者称是美年前员工。

据曝料称,今年1月中旬,有客人在美年体检后报告没事,但人已经在医院里确诊癌症晚期并全身扩散。

7月30日,美年健康(002044)回应称,美年大健康遭遇有组织的黑公关,上述文章故意歪曲事实,恶意中伤,对美年公司声誉构成严重影响,美年大健康已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打击。

受此消息影响,美年大健康周一股价一字跌停。而随着网络舆论的发酵,民营体检机构行业整体上存在的管理短板、价格竞争乱象、过度体检等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关注。

前员工曝料:体检龙头品牌存在“冒牌医生”

日前,一篇自媒体文《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在朋友圈刷屏,作者自称是在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工作过4年的前员工。

自媒体文爆料称,今年1月中旬,该员工听到业务员说一个客人体检后报告没事,但人已经在医院里确诊癌症晚期并全身扩散,转到中山医的肿瘤医院,化疗放疗都不能做了,体检4天后已经入院治疗。

该员工偷偷去查这件事,还联系了客人,拍了病历回来。

该员工调查显示,客户的在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彩超体检结果显示没事!而当患者去其他公立医院的时候,得到的结果却是癌症的噩耗!

随后该员工调查负责体检的医生,得知这医生早在2017年3月患重疾走了,而美年用她的名字给无证医生上岗用。

另外,员工称:CT,MR,胶囊胃镜,这些都是有不同程度辐射的医疗设备的操作者都不是署名者,都是无证人员在操作这些专业的医疗设备。

美年健康喊冤:遭遇黑公关

美年健康紧急声明称,近日,公司关注到有网络和自媒体恶意传播有关美年健康的不实信息,经查,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有限公司离职员工谭翠连女士因劳动纠纷在多个网络平台发布《工作了4年的A股上市体检机构说跟我不是劳动关系》等文章,并联络自媒体“包不同”发布《美年大健康:如果人死了,你就只能挣一次钱了》的严重失实报道。

美年健康已就此向公安机关报案,并将配合司法机关依法打击。

在这份声明中,美年健康回应了诸多问题,称上述文章中提到的“患癌客户”,在医院确诊为“十二指肠壶腹周围癌”,但该客户的体检套餐中并无能够诊断筛查肠癌的检查项目,而且客户本人事后也未表示异议。

文章为了达到抹黑目的,将其作为“漏诊”案例强加于美年,企图混淆公众,用标题党误导公众“体检导致患癌”。

至于文中质疑的医生资质问题,美年健康表示,该分院以及广州美年所有医护人员均持有国家颁发的相关专业资格证及执业证,文中提到的人员都是该司医技人员,在诊疗最后环节审核报告。

此外,针对“CT、MR、胶囊胃镜都是有不同程度辐射的医疗设备”言论,美年健康解释,MR、胶囊胃镜没有辐射,公司采购的高端CT均为低于国家标准辐射剂量的低剂量螺旋CT,在体检行业首创低剂量监测,确保质量和安全。

不过,羊城派记者注意到,在美年大健康的这份声明中,并没有正面回应前员工提到爆料的“用一个2017年3月患重疾的医生名字给无证医生上岗用”的问题,只是强调公司员工均有相关资质。

那么究竟冒名顶替的现象存不存在,7月30日下午,羊城派记者致电美年大健康官网电话,但3次拨通后均立即被挂断。

受此消息影响,美年健康周一开盘跌停,收盘报于19.53元,成交额3.16亿元。

现场走访:体检套餐价格参差

7月30日,羊城派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走访了位于优托邦二期三层的美年大健康珠江新城店,咨询体检的相关问题。

记者现场看到,该店内环境较好,人不多,只有零星三四个人坐在沙发上。侧面有两个面诊的房间,有顾客正在里面咨询,前台立着“暂停接待”的牌子。

记者表示前来咨询体检项目。前台向记者提供了三个套餐,分别定价666元、1099元、1399元,其中1099元套餐是最近推荐的活动套餐。

经前台人员介绍,三个套餐主要的差别在于体检项目和赠送项目,比如1099套餐重点为彩超,除心脏彩超以外基本全部包含。“今天预约明早就可以进行体检。”工作人员表示。

记者随即通过官网查询看到,官网上显示的体检套餐五花八门,有个人项目,有企业团购项目,有专门针对白领的,也有针对老人的,价格便宜的只要一两百元,贵的几千元,同时还有各种满赠活动。

而在大众点评网,记者随意点进去一家门店看到,团购套餐消费不少,其中,100多元的体检套餐已售9700份,价值上千元的中老年体检套餐也已售1130份。

记者向店员询问医生的资质问题,前台人员表示,负责体检的都是机构自己的医生,在内部人员后台的行政网站上可以查到资格证书,不过当记者追问顾客能否看到医生的资质证明时,该店员没有做出正面回答。

是否会出现误诊,若误诊如何保障顾客权益?

前台人员表示,美年大健康在客户进行体检前并不会就体检结果的准确性签署什么书面保障协议,不过,若客户对体检结果有异议时,可致电客服联系工作人员来解决问题。

在问到医生资格及体检结果的准确性等较为敏感问题后,前台人员表现得很谨慎,随后更找来了一位似乎是经理的工作人员,反复质问是不是记者,更抢走了记者的手机查看里面是否有录音,在此过程中,该“经理”向前台人员询问:“今天这样来问的人很多吗?”前台人员回应,“有三四个。”

公众担忧:我的体检报告还能可信吗?

“我这两年的体检套餐都是在民营机构做。”白领小许告诉羊城派记者,这两年自己所在的公司与美年大健康、爱康国宾等体检机构合作,员工的体检都统一到民营机构做。

“服务好,一起去做体检的公司不少,排队还是要排的,但是索引清晰,效率还挺高的。”回忆这几年的体检体验,小许整体挺满意的。

不过,不满意的地方也有,“体检报告就是直接以电子版的形式发到邮箱里,让我们自己看,我也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小许表示,“主要是体检机构不能进行一条龙的医疗服务,如果查出什么健康问题,还是要再跑一趟医院的。”

“有时候体检时,还会赠送一些检查牙齿的服务,医生会一直暗示你再购买洗牙等其他项目。”小许同时向记者反映,体检过程存在“过度推销”的现象也让人烦不胜烦。

记者注意到,尽管美年大健康的舆论事件尽管还尚未有定论,但事件却曝光了民营机构近年来在发展中存在的管理短板。

采访中,多位在民营机构做过体检项目的消费者,在听闻此次“假医生”事件后多数心里都打鼓——我的体检报告究竟可不可信,用不用到医院再做一次?

降低成本方法多

据了解,民营体检机构有很多降低成本的方式:比如从外地小门诊部聘用医务人员以减少人工成本、减去必要的体检项目、使用廉价试剂、购买医院淘汰的检测设备等,都是行业内秘而不宣的事。

加之国家对于民营体检机构缺乏政策上的标准,体检机构医生的编制、医疗水平和资质也出现参差不齐的状况,亟待管理。

火热的民营体检市场已近300亿元 卫健委出台试行规范

消费升级,公众对于健康管理的需求,以及对服务质量的更高要求,催生了民营体检机构市场的火爆。

中国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7年中国专业体检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从行业整体规模来看,2015年健康体检行业规模约为 940亿元,假设未来5年的行业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22%,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540亿元。

而其中,2017年,民营体检市场的规模在279亿元左右,预计今年达到360亿元。

在民营专业体检机构当中,前三大专业体检机构分别是美年健康、爱康国宾和慈铭体检(已被美年健康收购27.78%的股权),其中,美年健康的市占率约为16%,爱康国宾的市占率是13.66%。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医疗消毒供应中心等三类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健康体检中心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做出明确规定。

《通知》规定,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将健康体检中心纳入当地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体系,加强医院感染防控和质量安全管理,严格落实相关管理规范与制度,保障医疗质量安全。

来源|羊城派

题图|视觉中国

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