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杜致仁:考上哈佛没钱上,在家服药自尽,姐夫杨振宁为何不帮他?

2024-08-29 18:22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杜致仁:考上哈佛没钱上,在家服药自尽,姐夫杨振宁为何不帮他?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我们身边“上不起学”的孩子,也是越来越少见了。

但是在上世纪5、60年代,经济远不似如今这般发达,在温饱都难以满足的年代里,如果孩子的教育缺失,似乎也成为了某种“家常便饭”。

普通的上学尚且如此,那么出国留学,便更是贫民百姓难以企及的目标。甚至就连出身“名门望族”的孩子,都要“退避三舍”。

而杨振宁的小舅子杜致仁,也是出身豪门的“少爷”。可他却曾因为考上了哈佛却没钱读,最终万念俱灰,无奈在出租房内服安眠药自杀……

也许很多朋友们不理解,自己的姐夫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找自己的姐夫资助一下,难道不行吗?而看似温柔知书达理的杨振宁,难道真的这么冷血吗?

这其中,究竟还蕴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

杨振宁“唯一的爱情”

杨振宁曾这样形容自己与结发妻子杜致礼的相遇:如果我早到或者晚到,都将错过与致礼相遇的机会,还好我是幸运的!

这句话让人们不禁感叹,杨振宁与杜致礼的结合,是那么恰到好处,也是如此令人羡慕。而一位纯纯的理工科物理学家,在表达自己与爱妻相遇时,居然可以如此浪漫文艺。

杜致礼,是出身名门的“漂亮公主”。相貌端庄,多才多艺,在文学、艺术、雕刻、音乐等领域都都颇有研究。

甚至宋美龄与其丈夫,对她疼爱有加,后来杜致礼去到卫斯理学院读书,就是宋美龄安排的

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并非没有异性对杜致礼表示过喜欢和追求,但是身份不俗的杜致礼并不会被那些感情之事烦扰,反而一心扑在学业与文学研究上。

二人从相识到相知,似乎一直都暗含一种奇妙的缘分。

先是杨振宁在取得了公费赴美留学资格后,在等待出国办理手续期间,来到杜致礼在的西南联大附中代课赚外快,认识了还在读中学的“联大附中校花”杜致礼。

而后二人又在美国读书时,普林斯顿唯一的一家中餐馆再次偶遇。异国他乡的才子佳人相遇,总能引起无与伦比的情谊涌动。

二人互相留下联系方式,多次交流之后,终于开始了这段美好的爱情。

不过,彼时的杜致礼已不再是豪门名媛,家道中落的她,此时大有“落难公主”的意味。本就脆弱的内心,在杨振宁悉心的照料之下渐渐打开,二人的感情也升温飞快。

1950年8月,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完成婚礼。就这样,一位文艺满满的文学专业女人,和一位理性刻板的物理学家开启了婚姻生活。

二人提及自己的感情与婚姻,都是满眼的甜蜜与温情。

此时正值杨振宁物理研究的关键阶段,杜致礼却并没有抱怨,反而将家中打点得井井有条,全心全意做好杨振宁“背后的女人”

杜致礼的文艺浪漫,为杨振宁的生活增添了一份韵味与情趣,而杨振宁的严谨和一丝不苟,也让杜致礼感到踏实、充满安全感。

如此神仙眷侣,收获了一众亲友们的祝福,二人也享受其中,十分幸福。

杨振宁为何不资助小舅子?

刚上文有提及,彼时的杜致礼已然不是豪门名媛,而是家道中落的“落难公主”。而这其中的缘故,自然跟杜致礼的父亲杜聿明有关。

杜致礼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杜聿明将军。可是在淮海战役中,杜聿明却因战败被俘,传言已被处决。

伴随着父亲被俘,杜家也从此没落。从前门庭若市的杜家变得冷清,老朋友们也都不再来往、渐渐不复存在。

一开始,还会给予“烈士”子女的学费补助,还能勉强支撑杜家子女上学。而后来,彻底撒手不管,杜家子女们出国留学的学费,自然成了一大问题。

杜致礼的哥哥杜致仁,就在这个关头收到了哈佛大学的offer,却无奈面临着没有钱去读的危险。

哈佛读书至少要花费上万元,这在上世纪5、60年代,可完全是一笔天文数字了。杜致仁想过放弃,但是家人还是鼓励他继续读书,于是杜致仁选择向银行贷款。

勤工俭学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也算有所收获。但是读到大三那年,杜致仁的银行贷款却突然中断。此时的杜致仁不仅背负着巨额贷款,还面临着学业无法继续的风险。

走投无路的杜致仁向自己的姐夫杨振宁写信求助,但姐夫却并没有选择伸出援手。姐夫表示未来可以帮助他一起还钱,让他想办法再去问别的地方借一借。

最终,万念俱灰的杜致仁终于无法抵御如此打击,在出租房内服用大量安眠药,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直到姐姐杜致礼来弟弟家吃饭,才发现弟弟已然冰冷的尸体……

杨振宁与妻子的终身遗憾

这一事情在许多年后,仍被“别有用心”之人翻出来谈论。仿佛杨振宁是十分冷血而见死不救的人,看到自己的小舅子走投无路却无动于衷。

但事实上,当时的杨振宁在研究方面还并没有取得相当成就,并且在美国刚刚安顿好,身上也还背负着数额不小的房贷等金钱压力,也是拿不出多余的钱来资助小舅子的。

杨振宁从来都不是冷血之人,后来也曾多次在公共场合提起这件事,夫妻二人都表现出相当的遗憾与心痛。

回忆那段时间,杨振宁曾公开表示:这一切实在非常的遗憾,那时候的他当时也有自己的困难,迫于无奈无法帮忙……

而讽刺的是,在小舅子自杀后的第二年,杨振宁的研究就取得了重大突破,并一举拿下诺贝尔奖。

不少人站在“上帝视角”感叹,如果杜致仁能够再坚持一年,他的人生,会不会也和自己的姐夫一样不可限量……外人尚且如此感叹,更何况杨振宁夫妇会怎么想。

可怜杜致仁在22岁的年纪选择了终结自己的生命,这不仅是他人生的一大遗憾,更是杨振宁夫妇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