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与深入解读

2024-09-30 09:43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肖申克的救赎》影评与深入解读

作为豆瓣评分高达9.6分的影视佳作,《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影片无论是从剧情架构,故事内涵,演员的演技而言,亦或是拍摄技巧,场景挑选与布置来看,它都是经得起推敲与考量的。虽说自20世纪70年代成片之初并没有引起过外界过多关注。但经典的作品向来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历久弥新,熠熠生辉——里面的一些经典台词,经典画面,经典的人物个性对整个影视史来说都是教科书级别的素材。

影片从视觉,听觉再到传达的深邃思想都如讴歌英雄的史诗一般,全面塑造了安迪这样一位有能力,有思想,心怀希望,心向自由,缄默但坚韧,不屈却理性,忍辱负重仍不忘救赎身边的人的英雄形象。正如影片中的一句台词

所说:Takes a strong man to save himself,and a great man to save another(强者自渡,圣人渡人)。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辉令丑恶无处遁形,也改变了诸如老瑞德等一众囚犯们的麻木心态。在压抑与绝望的环境中带来了生的希望与自由。最终,安迪凭借自己对银行规则的熟知赢得典狱长的信赖,凭借坚强不屈的意志成功越狱,逃出生天。而傲慢贪婪的典狱长最终自食恶果,饮弹自尽。

这是一部关于希望,救赎与不屈不挠的毅力的故事。

影片中的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恐惧使你沦为囚徒,希望让你重获自由。安迪是一个有才能的年轻人,因涉嫌枪杀自己妻子和她的情人而蒙冤入狱,被判以终身监禁。自他进入肖申克的第一天起,他就在策划着越狱的可行性,并为此付诸行动。面对不公的对待,狱警言语的辱骂和暴力对待,对“三姐妹”欺辱的反抗与隐忍,吃生了蛆虫的饭菜,都使得安迪更坚定了出逃的意志。凭着对希望的执着,对自由的向往,安迪花费20年时间挖通了通往监狱外面的通道,当他站到监狱以外,他尽情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在倾盆大雨中微笑,他洗去污秽,取上自己的钱款,驾车一路朝墨西哥海岸驶去,迎接新的生活。

而老布鲁克斯的结局却截然相反。布鲁克斯,在狱中待了50年一个罪犯,尽管狱中囚徒大多无罪或罪不至此。他每日的事情就是在监狱图书馆整理旧书,或者推着他那小车给需要的囚犯送去需要的书籍或夹带瑞德从某些渠道得来的稀罕物件儿,给到需要的人,安迪的那把鹤嘴槌就是通过他得到的。他养着一只鸟作为自己的伙伴。而“平淡”的生活终究被一张盖着批准的假释单“打破”,这样的表达或许有些奇怪,但是对于一个大半辈子在监狱里度过的老囚犯而言,这张假释单比来自法庭的传唤单更让老布鲁克斯崩溃——毕竟他已经习惯了监狱里的生活,习惯了在这里被需要的感觉,而出去他又能干什么?放飞了相伴已久的鸟儿,出狱后的老布已经严重与现实生活脱节了,无法适应社会的他最终选择了与残年余生做个了结,于是在家里的房梁上绞死了自己。房梁留着一行字:布鲁克斯曾在此住。

有一句话似乎解释了老布的选择。“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有趣:刚进去的时候,你会痛恨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其中的生活;最后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于老布而言,那座名为肖申克的监狱已经永远地囚禁了他的过去,他已经再没有走出去的能力了,这也是为什么出狱前的他痛苦的仿佛要疯掉的根本原因。

老布鲁克斯与安迪截然不同的结局让人不由得去深究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就像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上自己的肖申克一样。这也是这部电影之所以经典的原因之所在,它的启发意义远大于这部电影本身所具有的商业价值意义。

世上没有任何东西能困住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也没有任何阻碍可以阻挡希望的脚步。当然,除了他本人。

在安迪身上看到的更为闪光的一面,大概就是他的大爱之心。从他给囚犯带来冰凉的啤酒,把音乐带进冰冷的高墙,哪怕被关进单独的黑房子也与莫扎特相伴,六年如一日的坚持给州长写信要求扩建监狱图书馆并最终使州长妥协让步,为图书馆带来更多的书籍,教囚犯学习文字并通过考试。安迪所带给人的如冬日暖阳般的希望让肖申克监狱里的每一个囚犯都深刻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解脱,并选择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过每一天。

在老瑞德监狱待满40年被假释后,生活方方面面的不适,“彻底改造”,“体制化”已深入瑞德的精神世界与习惯。就想着再进监狱里待着,或步布鲁克斯后尘。但最终还是想起他与安迪的承诺,选择乘车去赴约。“希望太平洋的海水如我梦中所见那样蔚蓝”,这是在狱中时瑞德与安迪所说。影片中救赎一词贯穿整部电影,且意蕴深刻,安迪救赎了自己,逃出生天,奔赴自由,也救赎了老瑞德,两人在一座岛屿上重逢,相拥而笑。

如果说不放弃希望是出逃的思想前提,那20年的恒心与毅力去挖穿监狱的围墙,20年的忍辱负重,20年的苦心布局才是对身心更大的考验。

墙上那张大幅女明星海报后面那条隧道,是安迪每天一点一点挖穿的,利用每天出去活动的间隙,将泥沙顺裤腿洒在草地上;为了给囚犯带来精神上的抚慰与寄托,坚持每周给州长寄一封信件,一写就是六年,迫使州长答应给监狱图书馆提供旧书报纸和金钱的资助;在为典狱长洗黑钱作假账期间,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和银行领域的出色能力伪造了一个身份,将钱打入这个伪造的账户里,以便自己出狱后做打算。这期间与典狱长的周旋,努力摆脱典狱长对自己的控制,身处极端恶劣的环境之下,想必克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是一个长期的挑战。但他坚持到了最后。

影视的魅力就在于它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来反映文字里的想象世界,使人身临其境地去跟作者的思想与感情进行深入探讨与友好交流。

在这部影片中无论是镜头的长聚焦也好,演员精湛高超的演技也罢,又或者是音乐的巧妙穿插也好,都以一种富含深邃哲思的视角续写人文情怀,以理性而略带批判性的思维看待人性与环境的丑恶,但是在演员身上自然流露出的一种对体制化(institutionalization)的无可奈何与无所适从倒是存在的,只是安迪的越狱倒是给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体制带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即人的意志与信念总能创造奇迹,给这个所谓的体制化上了重要一课

细细品味这部电影,你会发现这部经典的电影还有很多细节值得去深思,去揣摩。例如故事开头安迪这样一位青年才俊为何情场失意;体制与自由怎么去平衡才能展现人的能动性,激发创造性;法律有时是否真能做到公平公正等问题,这倒让人想起《格利佛游记》中格列佛在巨人国时遇到的异议与思考,或者还有一些人生的启迪意义。比如那句:“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的论题,或者是那句:“有的鸟终究是关不住的,它们的羽翼太光辉了。有时候甚至觉得把它们关起来就是一种罪,但是当它们飞离樊笼的时候又在怀念它们在的时候”瑞德心想的是安迪,但我们或许可以想到更多。

谨以此篇对《肖申克的救赎》的影评及个人的影视解读献给对此部影片有兴趣的伙伴,希望能有助于对影片的理解和思考,并寄希望于更深入的见解能帮助我们解决一系列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