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周瑜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孙权有关系吗?

2024-10-12 02:35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周瑜是怎么死的?他的死和孙权有关系吗?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在赤壁之战后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尤其是在攻取南郡的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然而,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正当在准备进攻益州之际,周瑜却突然因病去世,终年36岁。

至于《三国演义》中,将周瑜的死归咎于诸葛亮,说是被诸葛亮气死了。大家当个笑话看看就行了,毕竟是小说中的演绎。

然而,后世流传的一些分析认为,周瑜的死可能和孙权有一定的关系。我认为这看起来有一定的道理,实际却站不住脚。

认为周瑜二分天下的战略和联刘抗曹战略相悖

赤壁之战

1. 鲁肃的联刘抗曹战略。公元208年,在赤壁之战前,鲁肃就力排众议,主张孙权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强大的曹操势力。赤壁战后,刘备请求借荆州南郡。周瑜(在外上疏)、吕范等人劝孙权扣留刘备,只有鲁肃劝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刘备联合共抗曹操。孙权同意了鲁肃的主张。

《汉晋春秋》记载: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2. 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赤壁之战后,公元210年,就在孙权同意鲁肃主张之时。周瑜领兵在外,通过一系列战争,占据了荆州的南郡,周瑜看到了东吴进一步扩展势力、与曹魏抗衡的可能,于是回京,向孙权提出了“二分天下”战略构想:从荆州南郡,攻取益州,吞并张鲁,和马超联盟,一同抗击曹操,图谋中原。孙权又批准了周瑜的计划,然而,在周瑜返回驻地准备执行这一计划时,不幸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一带)。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於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3. 两种战略的对比。从实际情况来看,确实鲁肃的联刘抗曹战略更具可操作性,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太冒险了。

首先:刘备的势力已不容小觑。赤壁之战后,刘备迅速占据了江夏郡一部分,和荆州南部的武陵郡、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正打算按照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向孙权借荆州南郡,攻取益州。如果孙权按照周瑜的战略,讨伐益州,实际上是挤占了刘备的生存空间,说不定会造成双方兵戈相向。

210年形势图

其次:曹操虎视眈眈。赤壁之战后,曹操的大军遭受了重创,但曹操的基础实力深厚,在北方基本上实现了统一,拥有稳固的根据地和丰富的资源,相较于孙权和刘备的势力仍占据优势。战后,曹操迅速调整战略部署,巩固在荆州的占领区,训练水军。一旦孙刘联盟破裂,曹操肯定会再次南下。

214年刘备取益州

再次:攻取益州并不容易。益州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具有天然的防御优势。后来刘备夺取益州,也经历了长期的战略布局和战斗。先是和平进入益州帮助刘璋抵御张鲁,并逐步在益州内部积累力量。之后,双方爆发战争,刘备在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的辅佐下,经过了一系列战役,如雒城之战,才得以逐渐攻克成都,占领益州全境。

但即便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太冒险,与联刘抗曹的战略相悖,孙权也不会因此来杀周瑜吧,况且周瑜提出“二分天下”战略时,孙权也是同意的了。我想,孙权当时对这两种战略也是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周瑜死后,孙权还是理智的采取了联刘抗曹战略。

二、认为周瑜功高震主

周瑜在江东确实拥有极高的威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大军后,他的声望达到了顶峰。但此时的江东集团外尚有强敌,内部军队也需要强力人物领导,权衡利弊之下,孙权怎么会自毁长城呢?

益州

如果周瑜真能打下益州,再说他功高震主,还可以理解,毕竟益州是一个割据的好地方,周瑜或许能成为一方诸侯,甚至帝王。但此时一切还未实现,就说孙权因为周瑜功高震主,将其杀害,实在是牵强。

有人将周瑜之死与孙权联系起来,提出阴谋论的观点,认为孙权出于政治考虑,或是担忧周瑜功高盖主,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而采取了某种行动,并未得到史学界的普遍认同。要说周瑜之死对谁最有利,那毫无疑问是刘备,大家为何不怀疑刘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