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宋朝-城池-临安城

2024-10-31 20:24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宋朝-城池-临安城

简介: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皇子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南宋临安城是利用吴越首都杭州城改建的,南宋王朝,从1138年到1276年,长达138年之久。临安府作为事实上的都城,成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宋高宗因为亲历宣和六贼祸乱朝纲、靖康之变、金军南侵和苗刘兵变,亲眼目睹平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社会惨状,所以对宋徽宗时期丰亨豫大、崇尚奢靡的风气有深刻反思。于是,明确要求临安府行宫修建不得铺张浪费,更不得华饰。他的这一思想对临安城布局的规划产生深远影响。

2001年6月25日,国务院确定临安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置: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凤凰山东麓宋城路一带,建于南宋高宗赵构于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在元代毁于大火。

面积当时的临安城,包括宫城和外城。如今发掘的城墙,都是外城的城墙。整体上看,它平面似长方形,南跨吴山,北到武林门,东南靠钱塘江,西临西湖,南北长约十四里,东西宽约五里。临安宫城(大内)城址平面呈方形,总面积约100000余平方米。其范围南至苕帚湾,北到万松岭,西至山腰,东达中河南段,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约700米,方圆9里。

布局

在我国古代正统王朝的都城布局中,自东汉以来,采取坐北朝南的建筑格局。为此,皇城通常位于城北。然而,南宋皇城的情况是十分特殊。临安城依托群山、河流、平地等自然地理条件,在旧有城垣基础上进行改扩建,使城墙随地形变化而呈现不规则形状,故有“九曲城”之称。另外,经考古发掘,皇城南宫门丽正门、主要宫殿、皇城北宫门和宁门并不处于同一条直线上,表明南宋皇城并没有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这与我国古代绝大多数皇城宫殿建筑有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的格局不同。

南宋定都于杭州后,是受当时的军事态势以及杭州自身经济、文化和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促成。因此,南宋陆续修建的太庙、太社太稷坛,也没有遵循传统的“左祖右社”布局。
交通布局尊重临安城的自然地理特征。南宋临安城的城内修建的道路交通网络采用河路并行体系。东西向道路大都以“御街”为中心,向东西两边延伸,沟通临安城诸城门。与御街平行的,还有可通舟船的盐桥运河、市河、清湖河和茅山河等四条南北向的河道。四河之上跨有二百多座石桥,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河路并行的城市布局是南宋临安城布局的一大特点。

南宋临安在城市规划中,显现出将城区按照功能划分为文化宗教区、官绅区、经济区等的分区意图,具有超前意识。它以其远超同时代其他城市的卓越规划意识,被研究者誉为“城市化中的中世纪革命”。

南宋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事业得以继续发展,甚至有学者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天水一朝。”这与南宋时期数量众多的官办教育机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临安城内中央教育机构有国子监、太学、武学、宗学等。地方教育机构有临安府学、别试所、钱塘县学、仁和县学等。这些教育机构主要分布於城区靠北地区,而临安府学处于城西区域,紧邻西湖。

南宋临安城的总体布局,仍按“前朝后市”的传统格局进行规划,皇城在前,中央、地方官署和市民生活区在后。皇城、中央官署主要位于朝天门以南,是临安的政治中心。这一特点和北宋时期相同,便于及时处理政务。两浙路、临安府官署分布在城西。
临安城商业中心集中位于御街中部两侧,其中以瓦子和酒楼茶肆的分布最为典型。瓦子分布地区,酒楼、茶肆、商铺鳞次栉比。

城墙:

皇城北墙现存约710米,在万松岭路南、杭州市中药材仓库西墙外西侧。2002年为保护这一遗迹,杭州市园文局在残存的夯土城墙周围围置了铁栅栏。

皇城东墙:现存约390米,宽8.8—12米,位于馒头山东麓,东侧为中河高架,南段地处馒头山路西侧的断崖上;城墙现为民居覆盖。

皇城南墙位于今宋城路北侧,大部分与宋城路平行,地表已不见城墙遗迹。

皇城西墙:西墙南端与南墙衔接,向北经过宋城路105号住宅东侧,北端抵达凤凰山南麓的一处陡坡,地表无遗存。

南跨吴山,北到武林门,东南靠钱塘江,西临西湖,南北长约十四里,东西宽约五里。2006年,望江路与直吉祥巷交界处,发掘出一段外城古城墙遗址。那段城墙深埋在地下2.3米—2.5米处,城基主体部分相当厚,有约10米,城基外还用松木桩加固,足见当时的城墙非常坚固。

价值:临安城遗址对于研究南宋政治、经济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讨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