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中华慈善日|你应该了解的10个慈善知识

2024-09-20 14:14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中华慈善日|你应该了解的10个慈善知识

友导读

今年9月5日是我国第八个“中华慈善日”。2016年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该法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将每年9月5日定为“中华慈善日”。

今年“中华慈善日”的主题是“携手参与慈善,共创美好生活”。在这篇文章中,友成君将为大家介绍十个参与慈善应该知道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个人能否开展公开募捐?

答:不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本法所称慈善募捐,是指慈善组织基于慈善宗旨募集财产的活动。慈善募捐,包括面向社会公众的公开募捐和面向特定对象的定向募捐。第二十六条规定,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基于慈善目的,可以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第三十三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捐活动,骗取财产。

综上,个人不能开展公开募捐活动,但可以依法与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由该慈善组织开展公开募捐并管理募得款物。

【二】慈善组织招募志愿者有哪些规定?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什么条件?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六十三条和第六十四条规定,慈善组织根据慈善服务的需要招募志愿者,可以签订协议,需要专门技能的,应当进行有关专业技能培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六十五条和第六十八条规定,慈善组织应当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内容、评价等信息,并根据志愿者的要求,无偿为他们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慈善组织对志愿者应当提供服务的必要条件,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对其可能发生的人身危险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三】向慈善组织捐了款,如何才能知道自己的善款没有被挪用?

答:《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受托人应当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信息公开应当真实、完整、及时。同时,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应当定期向社会公开其募捐情况和慈善项目实施情况。

公开募捐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募捐情况,公开募捐活动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募捐情况。

慈善项目实施周期超过六个月的,至少每三个月公开一次项目实施情况,项目结束后三个月内应当全面公开项目实施情况和募得款物使用情况。

此外,慈善组织开展定向募捐的,应当及时向捐赠人告知募捐情况、募得款物的管理使用情况。

【四】公开承诺捐赠后还能反悔吗?

答:不可以!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四十一条规定,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公开承诺捐赠的,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和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提起诉讼。

捐赠人公开承诺捐赠或者签订书面捐赠协议后经济状况显著恶化,严重影响其生产经营或者家庭生活的,经向公开承诺捐赠地或者书面捐赠协议签订地的民政部门报告并向社会公开说明情况后,可以不再履行捐赠义务。

【五】捐款人为需要帮助的人捐了许多钱,可以抵扣税费吗?

答:可以!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赠财产用于慈善活动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企业慈善捐赠支出超过法律规定的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当年扣除的部分,允许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六】个人、企业向慈善组织捐赠后有什么优惠政策?

答: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我们积极落实企业和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个人通过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按照现行法律法规及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准予在所得税税前扣除。同时,积极贯彻落实慈善组织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切实惠及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慈善组织用电、用水、用气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价。

【七】只要是慈善组织,就可以在网上发起募捐吗?

答:《慈善法》规定,只有依法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才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募捐,同时慈善组织并不是在任何互联网上都可以进行任意募捐。

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务院民政部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也可以同时在其网站发布募捐信息。

【八】怎么知道一个慈善组织有没有公开募捐资格呢?

答:《慈善法》规定,依法登记满两年的慈善组织,可以向登记的民政部门申请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对于符合条件的慈善组织,民政部门应当发给公开募捐资格证书。

慈善组织在依法登记前两年,不具有公开募捐的资格。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可以与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合作开展募捐;即使不能公开募捐,也可以向特定对象进行定向募捐。

【九】骗取捐款,将受到什么惩处?

答: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慈善组织、慈善信托有违法行为的,可以向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投诉、举报。民政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者慈善行业组织接到投诉、举报后,应当及时调查处理。

国家鼓励公众、媒体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对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以及慈善组织、慈善信托的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发挥舆论和社会监督作用。对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受益人违反协议,是否需要返还资助的善款?

答:是!《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根据需要可以与受益人签订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约定慈善财产的用途、数额和使用方式等内容。

受益人应当珍惜慈善资助,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受益人未按照协议使用慈善财产或者有其他严重违反协议情形的,慈善组织有权要求其改正;受益人拒不改正的,慈善组织有权解除协议并要求受益人返还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