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胡宗南“眼光独到”,亲选红色卧底在身边,险些要了自己的性命

2023-12-01 20:32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胡宗南“眼光独到”,亲选红色卧底在身边,险些要了自己的性命

作者:忱智军

1949年11月初的一天,从美国学成归来的熊向晖收到周总理派人送来的请柬,邀请他在第二天中午赴宴。

当熊向晖按时到达勤政殿时,发现另外几名客人竟然都是老相识,有张治中、邵力子、刘斐等。张治中主动过来打招呼:“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

不等熊老弟回答,总理就介绍:“他不是起义,是归队。”

大家听了都很惊讶。总理继续说:“今天我向大家公开一个秘密。熊向晖同志是1936年就入党了,是我们派他到胡宗南那里去的。”曾经担任过蒋军国防部次长的刘斐叹了一口气,说道:“真想不到!怪不得胡宗南打败仗。”总理微笑地点点头,“蒋的作战命令还没下达到军长,毛主席就已经看到了。”

很长时间,周副主席是熊向晖的直接上线

熊向晖,原名熊彙荃,1919年生于安徽凤阳。1936年12月,还是清华大学学生的熊向晖就加入了组织。“七七事变”后,遵照组织的安排,他作为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的成员去了胡宗南的第一军。

按照周公的事先安排,熊向晖在胡宗南部期间,表现出坚决要求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不左不右的站位,同时还具备渊博的学识,尤其是熟悉中山先生的学说,这些都正对胡宗南的“胃口”,因此很快受到胡的器重。

胡宗南在与熊向晖单独谈话时说:“你是一棵幼松,我要把你培养成材,首先要你做革命军人,成为黄埔大家庭的一员。”不久,胡宗南将熊向晖送到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学习。

在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时期的熊向晖

陆军军官学校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抗战爆发后,学校由南京迁到了成都,并在一些地方成立了分校。第七分校位于西安,其负责人就是胡宗南。分校的学生也属于“黄埔系”,熊向晖是第七分校招收的第一批学生,如果按照黄埔军校的序列,应该是黄埔十五期。

1939年3月,熊向晖毕业后,成为胡宗南身边极受信任和重用的助手——侍从副官兼机要参谋。

1943年6月,胡宗南按照蒋氏亲自审定的作战计划,调动重兵,准备闪击延安。熊向晖及时将有关情报传递给了自己在西安的联络人王石坚,王石坚又通过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的秘密电台,将情报传递给了延安。

熊向晖(前排左二)在西安与胡宗南部同僚在一起

延安方面通过多种途径,揭露了蒋氏的阴谋,使蒋氏极为被动,不得不取消了闪击延安的军事计划。我方以“文斗”的方式,粉碎了蒋军的阴谋,熊向晖居功至伟。他提供的准确情报保卫了延安,而胡宗南对此毫无察觉,对熊向晖依然十分信任。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打算送熊向晖去美国深造。胡曾经说过:“要考虑再选几个人赴美深造,多几个留美的博士、硕士,对我今后的事业有助益。”最终,胡宗南选定了17位青年才俊出国学习,其中近半数是陕西籍的世家子弟,其余都是在他身边工作多年,深受其信任的部下。

1947年1月,熊向晖与志同道合的谌筱华在南京结婚。婚礼在励志社礼堂举行,证婚人是小蒋。

熊向晖与谌筱华的订婚照

此时的熊向晖并不想出国留学,因为他知道胡宗南想要进攻陕北,他认为此时此刻,自己更应该留在胡宗南身边,继续为延安提供情报。可是周公指示,“去美国留学,许多人都求之不得,你不求而得,自愿放弃,不合常情,只会使别人感到奇怪,可能还会引起胡宗南的怀疑。如果胡宗南主动留下你,你就继续做现在的工作,但你自己绝不要提出不去美国”。

就这样,熊向晖办好了赴美留学的全部手续。他认为,在胡宗南身边的卧底工作应该告一段落了。

按照美国大学的学期安排,熊向晖本应该在1947年的1月底就启程乘班轮赴美,可是由于船票非常紧俏,他要等到三月上旬才能踏上留学之旅。没想到,就是由于这个看似再普通不过的“耽搁”,使熊向晖戏剧性地又回到了胡宗南的身边工作了一段时间,延安也因此准确获得胡宗南进攻陕北解放区的军事情报,熊向晖也迎来了他在情报工作生涯中的高光时刻。

事情大致是这样的,在赴美之前,熊向晖携新婚妻子谌筱华去杭州游览。1947年3月1日,夫妻二人游览完杭州灵隐寺刚回到宾馆,没想到保密局的特务竟然主动找上门来,让熊向晖“在3月2日下午6时前到南京见胡宗南”。由于那时杭州到南京没有直达的火车,特务表示可以安排汽车送二人去南京。

这是20世纪40年代熊向晖送给妻子谌筱华的照片。谌筱华一直将它珍藏在随身的皮夹子里,直至去世

熊向晖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暴露了,但是他知道,既然已经被保密局“盯上”了,想跑是跑不掉的,只能随机应变。

熊向晖谢绝了保密局特务的“好意”,带着谌筱华当天就坐火车先到上海,让妻子住到上海亲戚家,自己一个人再乘火车到南京。

在南京,胡宗南一见到熊向晖就哈哈大笑,说:“来得好快。”原来,胡宗南到南京受领进攻延安的任务,他又想到了最信任的助手熊向晖。胡宗南知道熊向晖还没有去美国,正带着新婚妻子在杭州旅游,但苦于无法立刻联系上,因此找到保密局的毛人凤,让其帮忙在杭州找人。保密局的耳目无处不在,很快把熊向晖找到了,但这也确实让熊向晖虚惊一场。

胡宗南(中)

胡宗南对熊向晖说:“(赴美留学)推迟三个月。要打延安了。打完这一仗,你再走。”

就这样,熊向晖又堂而皇之地回到了胡宗南的身边。如果胡宗南知道自己请回来的是一个红色卧底,估计用“悔青了肠子”来形容都不会过分。

由于熊向晖的出色表现,胡宗南进攻延安的军事部署及时准确地送到了延安。延安提前组织转移,胡宗南名义上取得了“大捷”,但其部队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接连遭到惨败,损兵折将。此时,胡宗南的心情也从刚占领延安时的欣喜若狂变成了闷闷不乐。

5月20日,胡宗南对熊向晖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了,你还是去美国吧,明天一早就走。”第二天,熊向晖离开延安回到西安。从此与胡宗南再没有见过面。

1947年7月,熊向晖从上海乘船赴美留学。在两年后,他获得硕士学位后回到祖国,那时北平已经和平解放了。

1949年,熊向晖在美获硕士学位后回国

回到本文开头的一幕。周总理为什么要在张治中等前原蒋军高官面前公开熊向晖的卧底身份呢?原因不得而知,有一种推断颇有道理。

胡宗南当时正率残兵败将在西南负隅顽抗,张治中等人虽然已经脱离了蒋的阵营,但是仍可以通过某种渠道保持着联系。当熊向晖的真实身份被蒋知道后,蒋必然会迁怒于胡宗南,正因为胡宗南用错了人,导致蒋的两次进攻延安行动失败,否则历史可能就会改写。胡宗南因此就会失去了蒋的信任,成为一颗“弃子”。最重要的,胡宗南手下部队也会因此被蒋氏所抛弃,被扔在大陆,要么成为炮灰,要么自生自灭。如果这些部队被运到台岛,这就增强岛军的力量,对我们攻台是不利的。

1949年12月28日,蒋氏命令已经逃到海南的胡宗南返回西昌,命其固守三个月,这是蒋氏在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当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即将解放西昌时,蒋将胡宗南弃于绝地而不顾,坚决不准胡宗南去台岛。可见其对曾经的“天子门生”、自己最信任、被视为左膀右臂的军事将领胡宗南,已十分痛恨。在时任副参谋总长郭寄峤的劝说下,蒋氏才默许胡宗南离开西昌,胡宗南也得以在西昌解放前的最后一刻乘飞机逃离。

胡宗南到了台岛后,未担任任命重要军职,足以说明其已经完全失去了蒋的信任,这显然和熊向晖是有着重要关系的。

另外,与熊向晖同时被胡宗南选中公费送出国深造的,还有陈忠经和申健,其实这两人也是按照我方的安排潜伏在胡宗南身边的。新中国成立后,周公把李克农、钱壮飞、胡底称为“龙潭三杰”中的“前三杰”,把熊向晖、陈忠经、申健称为“龙潭三杰”中的“后三杰”。由此看来,胡宗南选拔人才的眼光确实有“独到之处”。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