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血狼”砺剑

2023-12-02 17:57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血狼”砺剑

来源: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文/牛 辉 邢鸿剑 綦 欢 图/ 杨再新

人间四月芳菲时,由6名特战队员组成的中国参赛队来到“萨彦岭行军”进行雪地作战行军比赛。这支参赛队,来自代号为“血狼”的第78集团军某旅,他们历时两天一夜,穿林踏雪,赛场试锋,在国际赛场上留下了一串串铿锵足迹。

苦练“剑法”方能“人剑”合一异国赛场,漫天暴雪,狂风肆虐。任凭天寒地冻,也无法动摇一支一心为国争光参赛队的求胜决心。

俄罗斯当地时间4月15日,雪下了一夜,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但恶劣天候没有使比赛延迟。 “国际军事比赛-2021” “萨彦岭行军”雪地作战行军比赛如期进行。

按照比赛规则,两天一夜的赛程中,6名队员全身负重约35公斤,在完成50公里的滑雪登山的基础上,重点进行雪崩搜索、结伴滑雪、伤员运送等10个项目的比拼。在拿下结伴滑雪首个单项第一后,我参赛队员一路领先,站在了班组射击项目的出发线上。

班组射击,要求每名队员利用背囊、滑雪板等携行物资自主设置依托,在15分钟内,向距离100米外的胸环靶射出17发子弹,每支参赛队命中环数之和即为该参赛队的总成绩。

射击项目是我参赛队员的强项。早在国内备战比赛时,旅里就派神枪手、四级军士长卢雪礼全程执教,从据枪姿势、瞄准方式到扣扳机动作,卢雪礼根据每名队员的身体条件和射击习惯量身定制训练方法。射击专项训练阶段,每名队员人均弹药消耗量已逾千发,射击成绩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然而,比赛当天的射击条件还是出乎了队员们的意料。漫天的鹅毛大雪使能见度大大降低,百米外的胸环靶在风雪中时隐时现,只有一个黑点大小,加之当时的风速很大,对射击成绩必然造成一定影响。

“先保证上靶,只要降低脱靶数,我们就有机会赢!”下士程汉回忆道,当时队长许彬跟大家进行了短暂的交流,很快定下了“作战”决心。裁判员“开始射击”的命令一出,队员们迅速构设射击依托,调整射击姿势,确保枪身和肘部等关键部位不受积雪影响。屏息凝气、调整呼吸、平复心跳、据枪瞄准……

“啪、啪、啪……”一枚枚子弹穿过漫天雪花直奔靶标。

5分13秒!随着程汉最后一发子弹出膛,我参赛队员全部完成实弹射击。 “102发全部命中,总分899分!”作为7支参赛队中唯一一支全部命中靶标的队伍,他们毫无悬念地将这个单项第一收入囊中。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回顾出国比赛期间的一幕幕,队长许彬深有感触地说,赛场上摘金夺银,离不开扎实的训练基础,平时苦练“剑法”,与人对决时才能“人剑”合一,运用自如。

敢于“亮剑”方能逆境取胜

5分37秒,我方代表队再添一个单项冠军!4月15日15时许,翻译陈鑫向我方参赛队员振臂高呼: “赢了!”当得知大家收获首个比赛日最后一项比赛——“伤员上送”的冠军时,筋疲力尽的队员们眼中噙满了喜悦的泪花。

“伤员上送可以说是整场比赛中程序最繁琐的一个项目。”

领队崔迎彬介绍说,这个项目需要将重约80公斤的“伤员”,从一个“U”形坡的底部运送上来。首先,1名队员要使用安全防护装置下降至“伤员”处,用承重绳将“伤员”固定。随后,其余队员要利用攀登绳和锁扣制作牵引装置,协力将伤员从坡度约60度的斜坡底部拉上来。

中士王海涛赛后坦言,这个项目被安排在首个比赛日的最后一项,对所有参赛队的体能是一个巨大考验。因为此前各参赛队已经进行了4个单项的激烈角逐,且已完成了25公里的滑雪登山,体力已经到达极限。在风雪肆虐的条件下,队员们很难集中精力保持清醒头脑,根据现场地形作出正确决断更是难上加难。

抵达比赛出发线,许彬示意大家先喘口气观察比赛地形:“今天的收官战,各参赛队都快撑不住了,咱们一定要挺住!”大伙儿用手拄着膝盖大口喘着粗气,滑雪镜上满是水雾,滑雪服里已经汗流浃背。经过短暂的商议,队员们决定采用“滑轮组”的方式将伤员上送,这种办法虽然比较省力,但需要队员集中精神,密切配合才能避免失误。

“我状态还行,我下去固定伤员!”王海涛话音刚落,便开始着手索降。为了将伤员固定牢靠,王海涛吃力地脱掉手套,徒手将承重绳系在“伤员”身上, “伤员”固定好后,他的双手已被冻得发麻,手套都戴不上了。

收到王海涛的“信号”后,许彬让坡上的队员两人一组交替向上拉绳,在保证绳索稳步向上的前提下,尽可能让队员替换着喘口气。突然,旁边外军参赛队出现了意外:一名参赛队员因体力不支导致绳子脱手,其他队员也因承受不住重量被瞬间拉倒, “伤员”重新滑回坡底。

恰在此时,李钦仓脚下一滑,险些摔倒在地,刚刚爬上坡顶的王海涛立即扑了上去,一把抓住李钦仓手中的绳子,才算稳住了收绳的节奏。最后关头,队员们个个咬紧牙关,用意念控制着又酸又麻的手臂,还剩2米、1米……“赢了!”裁判员公布成绩的那一刻,队员们强忍身体的酸痛击掌相庆!

载誉归来,队员们在向旅党委汇报战果时一致认为,不论是赛场还是“战场”,敢于“亮剑”的战斗精神和血性胆气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掉。

“沉着应变”方能出奇制胜

4月16日晌午时分,我参赛队完成定向越野项目,迎来最后一个比赛课目——“伤员运送”。虽说大家在国内集训时练得很熟练,但比赛的作业条件着实给他们出了个不小的难题。

原来,每支参赛队自选一名队员充当伤员,其他队员利用随身携带物资和“伤员”的雪板等装备,按照规定的捆绑方式制作一个运送伤员的托架,在保证“伤员”安全和保暖的前提下,将伤员运送至指定地域。

“我们报到后才得知,托架制作的标准与我们在国内的训法有些出入。”教练员彭亚光介绍说,比赛时裁判要求每个参赛队在“伤员”的两个雪板间打上7个“Z”字形固定绳,而且当时的赛道可谓起伏不平,尤其是后半程的下坡路段,只有约1米宽,很难满足两名队员并排滑行。临机决断作调整,很考验队员们的应变能力。

比赛开始后,队员们按照赛前研究的办法,很快做好了托架。前半程的上坡路段,为确保“伤员”不掉下托架,他们安排滕家俊、王海涛两名体能最好、滑雪速度最快的队员在前面为托架提供动力,由李也和许彬分别在托架左右伴滑,一方面负责稳定托架,一方面为托架辅助加速,控制转弯。而滑雪技术最好的程汉则被安排在最后,负责托架的制动和平衡。

“当时,赛道积雪很深,托架下面的雪越积越厚,拉起来非常吃力。”王海涛回忆说。越是费力,越需要大家把滑雪的频率和速度控制在一个节奏上。否则,只要有一个人的节奏乱了,就容易摔倒影响全队。为此,他们在口中低吼着“一二,一二……”用最低的声音,最小的耗能,保持着步调的一致。

登上坡顶,面对仅有1米宽的路面,队员们进行了短暂的交流。许彬回忆道: “当时,我们判定,按照国内训练时两人并行的方式滑行肯定会受影响,而且这种坡度仅靠1名队员在后面控制制动和平衡根本无法保证不出意外。

于是,他们很快研究出新对策,由滕家俊和王海涛在托架前方一前一后提供前行动力,李也和许彬撤到托架后方控制托架制动和平衡,程汉则在最后方跟进随时做好轮换准备。

“未来战场上,一名军人不仅要有过硬的战斗技能,还要有临机决断的能力。”参赛队领队、该旅副旅长崔迎彬赛后坦言,多亏队员们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集智攻关突发性矛盾问题,才确保他们在比赛中见招拆招,抢占先机。而这种临机决断的能力,不仅要体现在赛场上,更要运用到未来战场上。

最终,凭借队员们灵活的应变能力,他们将“伤员运送”项目的第一稳稳攥在手中,圆满完成了收官之战。至此,我方参赛队共夺得5个单项第一,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许彬和队员们展开国旗、举过头顶,一张张黝黑的面孔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解放军生活·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