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座侃论 > 杂谈 > 正文

​单纯依靠外表就能区分出乌鸫公母雌雄?其实闻声识鸟听叫声更准确

2023-12-09 06:03 来源:星座侃论 点击:

单纯依靠外表就能区分出乌鸫公母雌雄?其实闻声识鸟听叫声更准确

乌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黑色小鸟,与常见的八哥鸟差不多大。因为披着一身黑色的羽毛,也有很多人将其视为乌鸦。乌鸫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深受古今中外的人们所喜爱。自春秋时期到清朝中叶,乌鸫一直是我国古人所喜欢饲养的笼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章。西方人也对乌鸫喜爱有加,瑞典甚至将乌鸫立为国鸟。乌鸫广受欢迎的原因,在于它拥有一幅优美的嗓音,婉转多变,非常善于鸣唱。同时学习能力超强,据说可以模仿百余种以上的鸟叫声音,因此又有百舌鸟之称。古人有诗云:“就中百舌最无谓,满口学尽众鸟声”。这种出身鸟界底层,极为普通的黑鸟,其实是鸟中的天才歌唱家,颇有大衣哥风范。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乌鸫都善于鸣唱,它首先要是一只公鸟才行。雌鸟不善于鸣唱,也不会花腔唱法。对于乌鸫公母的辨别,一般都认为未换羽之前的雏鸟,在外表上难以分辨;而换羽之后的乌鸫,很容易从外表上区分开来。事实真的如此吗?换羽后单凭外表就能非常容易辨别乌鸫公母?其实并非如此。虽然换羽后大部分公母乌鸫在外表上区别明显,但也有不少乌鸫是“公鸟母相”或“母鸟公相”的,单纯靠外表区分并不十分靠谱。相对于而言,通过听乌鸫鸣叫声音来辨别,才是真正靠谱的方法。

一、会下蛋的“公乌鸫”和会花唱的“母乌鸫”

大家之所以觉得换羽后的乌鸫,非常容易区分公母,是基于通常情况下公母的外表区别。一般来说,公鸟是一身纯黑色的羽毛,飞羽和尾羽在亮光下都充满黑金属光泽。而母鸟并非全身黑色,腹部和背部羽毛通常为红棕色或褐色,飞羽和尾羽也没有明显黑金属光泽。公乌鸫嘴巴和眼圈颜色鲜艳,都是橙黄色;而母乌鸫则颜色偏淡,不明显。这就是我们从外表判断乌鸫公母的常规经验,是不是非常简单?看起来确实如此。

乌鸫母鸟(毛色不纯黑,无光泽,眼圈不明显)

十余天前,鸫龟先生写了一篇名为《乌鸫雌雄难分辨?掌握冬季这3点变化特征,助你准确区分乌鸫公母》的文章,分析了冬季乌鸫公鸟的变化特点,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变化来区分公母。有不少朋友对这篇文章的意义表示了怀疑,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还需要写文章?一眼不就可以看出公母了吗?他们说,“成鸟还用这么麻烦吗?一看就知道了啊”、“最难分辩的是雏鸟而不是成鸟”、“乌鸫这么容易分公母,劝你还是别养鸟了”等等。作为回应,我在微头条中,给出了下面这只乌鸫,请他们来判断公母。答案不出所料,参与留言的所有三四十位朋友们,也都认为这是一只公鸟,就如曾经鸫龟先生的判断一样。

鸟友“大大买麦”养的会下蛋的“公乌鸫”

这只乌鸫是鸟友“大大买麦”自小养大的(养了一年多),因为一直不鸣叫,所以发了个帖子,询问原因。说实话,看到这只乌鸫时,鸫龟先生只有一点觉得不太对劲,那就是它的嘴巴。虽然颜色非常鲜艳,但总感觉嘴偏短、偏弯,符合母鸟的特征。然而它的其他特征太符合公鸟了,又让人觉得无法怀疑。例如眼睛大而鼓、眼圈明显,头是方平头,羽毛也有黑金属光泽,体型也不像母鸟等等。总之,从外表上看,它几乎各方面都十分符合公鸟的特征。因此,当时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公鸟。其他几十位回帖的鸟友,也都是持这样的观点,认为是包公(包是公鸟)或铁公(铁定是公)。至于为何不会叫,大多认为这是饲养不当或时间未到造成的。那么实际的结果又是如何呢?

又过了约两个月,这位鸟友说那只乌鸫已经被他放生了。大家都觉得非常惋惜,纷纷问他,这么好看的公乌鸫,你为何要放生呢?他说已经确认是母鸟了,因为它下蛋了!大家都震惊了,这么漂亮的“公乌鸫”,它竟然下蛋了!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鸟友“蛇蛇mike”养的爱叫、会叫的“母乌鸫”

与此相反的是,也有不少鸟友说他们饲养的“母乌鸫”鸣叫声音也不错。比如鸟友“蛇蛇mike”分享了他养的一只乌鸫。从外表上看,根据这位朋友描述,这只乌鸫眼睛偏小、眼圈不明显,羽毛也不黑亮,腹部和背部羽毛是褐色,体型也属于圆胖型,脚小,这些都是母鸟的特征。因此,他认为养的是只母鸟,但也会小叫、会学口,且鸣叫频繁。

如果没有上面那只会下蛋的“公乌鸫”先例,鸫龟先生这次也会毫不犹豫的认为是母鸟。因为从外表看,确实非常符合母鸟的特征。然而有了上面的先例,估计这只乌鸫十有八九只是长相酷似母鸟的公乌鸫。也就是说,乌鸫的外表是具有迷惑性的,有些鸟是公鸟母相,而有些则是母鸟公相。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有以下几点:

(1)遗传基因和雄性激素分泌。就如我们人类一样,有些女性长相酷似男性,是因为遗传基因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而有些男性酷似女性,是因为遗传基因和雄性激素分泌过少、雌性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的。乌鸫同样也是如此,受遗传基因和雄性激素分泌多少影响,会造成母鸟公相或公鸟母相,造成外表和性别并不一致。

(2)饲养水平与环境影响。羽毛特征是判断乌鸫公母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认为全身羽毛纯黑,飞羽和尾羽具有明显黑金属光泽的为公;而腹部和背部羽毛不黑(多为棕色或褐色),飞羽和尾羽无黑金属光泽的为母鸟。然而乌鸫羽毛的色泽,其实是和饲养水平与环境直接相关的。如果长期缺乏营养,不经常洗澡和晒太阳,就算是公鸟,羽毛通常也不黑,没有黑金属光泽。例如鸫龟先生养的小黑,在今年夏季和秋季时,疏于管理,导致毛色暗淡无光,且腹部和背部的羽毛都偏红棕色,这是典型的母鸟羽毛特色。相反,如果营养充足,特别是鸟食中含有大量有助于羽毛发色的物质,再加上经常晒太阳和洗澡,母鸟羽毛也可以养的充满黑金属光泽。

小黑在夏秋饲养不当,羽毛酷似母鸟

综上所述,虽然换羽过后,乌鸫公鸟和母鸟在外表上有明显区别,但由于外貌可受制于遗传基因、雄性激素分泌和饲养水平的影响,会出现公鸟母相、母鸟公相现象,因此单纯依靠外表来分辨乌鸫公母,并不是一件十分靠谱的方法。相比较而言,通过听乌鸫鸣叫声音的方法,才更加靠谱。

二、听鸣叫声音判断乌鸫公母比外表更靠谱

乌鸫外表具有一定的欺骗性,有些明明是公乌鸫,却长了一副母鸟的模样;而有些明明是母乌鸫,却长得活脱脱公鸟一样,导致我们单纯依靠外表来判断公母并不准确。相对而言,乌鸫无论是雏鸟还是成鸟,在鸣叫声上的区别却是一直都存在的。无论是声音还是鸣叫频率,公母都有所不相同。掌握不同时期乌鸫公母鸣叫的不同特点,更能准确区分出乌鸫公母。

(1)雏鸟期乌鸫公母鸣叫特点的不同

从乌鸫出壳到一个多月大小,属于雏鸟的嗷嗷待哺期,饿了就通过叫声乞食,吃饱了闭眼就睡。此时公母雏鸟叫声虽有区别,但确实不好区分。大致的不同点是,公雏鸟饿了时的叫声是“喳——喳——”音调较长,且低沉沙哑;而母雏鸟的叫声则多是“加、加”,声音短促,音调高,圆润而没有沙哑感。

公雏鸟叫声低沉沙哑,母雏鸟声音更圆润

等到雏鸟一个多月大时,逐渐学会了自己吃食。在吃饱喝足之后,也就开始了小叫(即鼓喉叫,喉咙里发出叽里咕噜的声音)。虽然雏鸟公母都会小叫,但叫声和频率是不同的。从鸣叫音质看,公雏鸟仍然充满了低沉和沙哑,声音多生硬有毛刺感;而母雏鸟的声音要圆润的多。从频率上看,公鸟明显更爱叫,几乎在每天固定时间开叫,而母鸟只是偶尔才叫几声。从小叫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虽然都是鼓喉叫,但母鸟多不张嘴,只是喉咙在动;而公鸟经常张嘴叫,在叽里咕噜的鼓喉声音中,时常夹杂着张大嘴叫的“喳喳”声。

(2)换羽后乌鸫公母鸣叫特点的不同

换羽后,乌鸫公母鸣叫的差别更为明显。从频率上看,母鸟仍然不爱叫,多数情况下是偶尔“加加”叫两声,没有规律性。而公乌鸫明显比以前更爱叫了,除去每天饮食和活动时间外,从天刚蒙蒙亮到傍晚天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鸣叫(越接近春季鸣叫时间越长),每天的鸣叫时间也相对固定,规律性明显。

从鸣叫花腔上看,绝大多数母鸟都不善于花叫,学口能力不行(个别遗传基因好的母鸟,也可以学口和花叫,但仍不如公鸟)。公鸟自换羽后,即开始有意识的学口,声音更加多变,越接近春季,叫口越丰富。从音调上看,公鸟有从“小叫”,到“中叫”,再到“大叫”的变化过程;而母鸟仍以偶尔小叫,或单调的“加加”声为主,不会大叫。

换羽后公乌鸫进入鸣叫期,而母乌鸫仍不爱叫

综上所述,无论是雏鸟还是成鸟,公母乌鸫在鸣叫声音和频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雏鸟期母乌鸫声音圆润,公乌鸫声音沙哑;在会鼓喉小叫后,公鸟更爱叫,也习惯张嘴叫,而母鸟只是偶尔叫,且不喜欢张嘴鸣叫。换羽后的乌鸫公鸟,更喜欢学口和鸣叫,而母乌鸫仍一往如前,不爱叫,也很少花叫,不会大叫。相对于具有迷惑性的外表,从鸣叫声音上区别乌鸫公母更为可靠。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在实际判断乌鸫公母过程中,就要排斥外表。在大部分情况下,依靠外表还是能很好区分出公母的。我们可以在外表判断的基础上,再结合鸣叫声音加以把关,这样更为准确。当外表和鸣叫声有冲突时,应该以鸣叫特点的判断结果为准。例如,一只乌鸫,尽管从外表看是公鸟相,但只要它不爱叫、不会叫,我们就可以认为这是只母鸟,只不过模样长得像公鸟。相反,哪怕一只乌鸫,外表长得再像母鸟,只要它爱叫、会叫,就可以认为是公鸟。公鸟母相,母鸟公相,这在实际中是客观存在的。

三、结语

从外表上来看,乌鸫雏鸟区分公母较困难。即便是大家认为非常容易区分的换羽后的乌鸫,单纯依靠外表判断公母,也是不可靠的。因为部分乌鸫存在“母鸟公相”和“公鸟母相”问题,且外表也会因饲养水平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对而言,依靠鸣叫声分辨乌鸫公母更为可靠。因为无论是雏鸟还是成鸟,在鸣叫声音和频率等方面,都存在明显不同。公鸟无论大小,均爱叫,换羽后善于学口和花叫;而母鸟不爱叫,且学口能力不好,也不会大叫。

总体而言,在实际判断乌鸫公母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外表对乌鸫公母做一个初步判断,然后再结合声音进行把关,这样更为准确。当外表和鸣叫声音判断有冲突时,以叫声特点来判断比外表更为准确。

鸫龟先生,溯本正源,坚持分享简单快乐的乌鸫、乌龟和原生鱼饲养经验与心得体会,欢迎关注。本文原创首发于头条,欢迎以转发的形式分享,但请勿搬运抄袭,谢谢理解。